专题报道

科技为“三农”插上腾飞翅膀——访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蔺桂芬

2022-06-30 09:04:52 来源: 邯郸日报

  蔺桂芬 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、院长、研究员,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系河北工程大学客座教授、第三届河北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,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科研工作,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和省市科技专项,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  “科研工作应结合国家的发展需要,勇于创新,着眼未来。”采访中,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、院长蔺桂芬以这样的开场白展开叙事。

  头戴草帽,风雨相伴,深耕农田,是农科人的日常写照。市农科院一代一代农科人接续奋斗,磨练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、业务能力精湛、育种水平高超的科研队伍,科技为“三农”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

  蔺桂芬说,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。市农科院科研工作者致力育良种,让粮棉丰收、蔬果飘香。这些年,该院先后荣获国家、省、市科技奖励51项,其中,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;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、二等奖3项、三等奖10项;市科技进步奖31项,两年一次的邯郸市突出贡献奖全部囊括。

  永葆初心育良种

  学农学专业的蔺桂芬,大学毕业后从农业技术员干起,后担任农业副县长,如今在市农科院工作已有10多个年头。

  蔺桂芬深情地说,回望这十年,邯郸农科人永葆初心,培育新品种60多个,在全省11个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中,邯郸市农科院是唯一连续十年每年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的单位。

  “培养人才能够推动团队创新,有助于解决关键技术问题。”蔺桂芬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。目前,市农科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,研究员、副研究员人数和科技水平均居全省前列,高级人才和新进人才形成了“倒三角”结构,多人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全国先进工作者、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、省管优秀专家。

  在蔺桂芬的主持下,农业农村部“国家小麦育种创新基地项目”、河北省计划项目“院士工作站建设专项”和“邯郸市种质资源创新与分子辅助育种重点实验室后补助经费”等项目取得丰硕成果。她还主持建成了河北省杂交棉工程中心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科研中心、海南试验站、省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项目。蔺桂芬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,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2项,邯郸市科技进步奖2项。据测算,市农科院新成果推广面积3亿亩,创社会经济效益150多亿元。

  为了让农业技术指导更快到达田间地头,市农科院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,根据全市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网络平台,通过电话、微信、基地示范以及个别指导等方式,为百姓即时提供农技、农机、农资优惠政策信息等服务。蔺桂芬把科技示范基地作为重点进行建设,由省、市两家农科院组成专家团队,在我市大名、魏县、馆陶、成安、临漳、磁县、永年、肥乡等地建设9个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,以及其它各具特色的样板田示范方30多个,推进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无间隙对接和深度融合,辐射带动了20万亩的小麦高产示范方、15万亩的玉米高产示范方、10万亩棉花高产示范方,实现了降低种植风险,降低劳动强度,降低各个环节生产成本和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。

  小作物做成富民大产业

  冀南地区农民是有种植甘薯的传统。为把小作物做成大产业,促进全市甘薯产业发展,蔺桂芬积极谋划,筹备组建了市农科院甘薯研究室。

为了尽快开展研究工作,她带领团队先后到我国甘薯发源地——福建省农科院和龙岩市农科所、国家甘薯产业研究中心徐州农科所,拜访甘薯产业体系的知名专家。她还带领科研团队深入邯郸地区各县区,了解甘薯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。如今,甘薯课题组已成长为省种子科技创新团队,获得了省、市科技专项资助。这支课题组团队在鲜食甘薯新种质创制、新品种选育、茎尖脱毒快繁技术、分子病毒检测等方面均有突破。

  作为科技特派员,蔺桂芬与邯郸市禾下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帮扶关系。她发挥所学专长,帮助该公司选育出鲜食专用型邯薯1号、邯紫薯1号、黄金薯3号等,集优质、早熟、高产于一身,受到了种植户的青睐,目前正在进行农业农村部新品种登记工作。市农科院科研团队为禾下土公司提供甘薯茎尖脱毒快繁技术,年产脱毒苗4.5亿株,使该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苗基地;提供甘薯脱毒苗病毒检测技术,为保障种苗健康提供技术支撑;举办甘薯高产栽培技术培训,为公司培养了10多名一专多能的技术骨干人才。

 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在市农科院的技术帮扶下,禾下土公司立足优势做强产业,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,打造叫得响、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,甘薯种苗推广到全国多个省份,成为当地富民大产业。

  “科技套餐”服务“三农”

  “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,心中要时刻系着农民,为农民做好服务。”在湖南省农科院考察学习时,蔺桂芬认为隆平高科的“百分农业”套餐服务非常值得学习。从种到收,怎么种、怎么浇水、怎么管理、怎么收获,老百姓最渴望的是配方式的套餐服务。

  为打通农技推广“最后一公里”,由蔺桂芬倡导并发起,市农科院于2015年成立了“农事达科技套餐”服务团队,为全市100多家种地大户、家庭农场、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种、管、收一条龙技术套餐服务,尤其得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赞赏。开班式特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王慧军讲解并授课。

  几年来,“农事达科技套餐”服务团队在全市推广新品种30多个、新技术20多项,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500多万亩,培养和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0多人。

  2022年2月,邯郸市农科院“农事达科技套餐”服务团队,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优秀团队。蔺桂芬表示,“农事达科技套餐”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,扩大了社会影响力,也为科技成果的推广探索出了一条新路。


微信图片_20220630091929_jpg


微信图片_20220630091939_jpg





下一篇:棉田结出丰收的“花朵”——记邯郸市农科院棉花所所长、棉杂优研究室主任马卫军

上一篇:棉田里的“育种魔术师”——记全国先进工作者、邯郸市农科院二级研究员杨保新

首页-农科概况-机构设置-农科新闻-科研成果-合作交流-专题报道-专家园地-科技服务-新品种展示-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