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报道

棉田里的“育种魔术师”——记全国先进工作者、邯郸市农科院二级研究员杨保新

2022-04-21 15:41:54 来源: 邯郸日报

  人物名片

  杨保新,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主任,中熟优质棉研究室主任、主持人,二级研究员。系全国先进工作者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河北省“巨人计划”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、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、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、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。

  他扎根土地近30年,与棉花为伴,以育种为生,被称为棉田里的“育种魔术师”。他就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主任、二级研究员杨保新。

  在杨保新的办公桌上,摆放着厚厚的几本“棉花育种田间记载册”。他告诉记者,这是近几年的田间设计记录,棉花育种最难的就是田间设计。每年他都要准备两本这样的册子,邯郸一本,海南一本。杨保新如同“候鸟”每年往返于河北邯郸与海南,扎根棉田,当年的小伙子如今已是年过半百,银丝伴着成果也悄悄地爬上了他的头额。

  杨保新1968年出生,199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邯郸市农科院,1995年开始从事棉花研究,近30年一直工作在棉花育种研究第一线。为实现棉花品种的国产化、优质化,杨保新团队不断试验,棉花的育种目标从高产到抗虫,到抗盲蝽象、抗早衰,再到中早熟,实现了优质棉选育技术的系统创新,推进了棉花育种科技的进步。

  

  北雁南飞——“棉田里的惊喜是我前进的动力”

  说起棉花育种,杨保新说,当年优质转基因棉花育种是一个新兴的重大课题,相关研究没有经验,在美国先进技术封锁和国内棉花产业重大需求的双重压力下,为实现优良品种的国产化、优质化苦心攻关。

  “最早研究选育抗虫棉,有的品种选着选着抗虫性就丢失了。”杨保新说,他和同事只能不断地试验、不断地改进。为了加快育种进程,他们在海南建设了一块试验基地,在北方每年4月份种上棉花,10月收完了赶紧拿到海南再种一季,次年4月再把南繁的种子带回来播种,一年收两季棉花,南繁基地有十几亩地,每年去播种、杂交、收花、轧花,几乎包揽了试验田的所有农活,十分辛苦。谈到育种路上候鸟般的生活,杨保新说:“一心钻进去了就不觉得枯燥辛苦了,每当在棉田里发现心仪的棉株,我就会特别兴奋,棉田里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是我前进的动力。”经过8年的南繁北育,“邯郸109”通过了审定。

  上世纪90年代,我国引进的美国转基因抗虫棉都是小桃棉花,尽管抗病性强,但是人工摘花费时费力,产量低,品质差。在棉花生长期间,杨保新到几十公里外进行异地取粉,去上千公里外开展“南繁加代”,阴雨天去田间调查渍涝影响,三伏天到地头上观察耐旱情况。经过6年的“南繁北育”,杨保新团队率先育成国产抗虫棉品种——“邯郸284”,克服了美国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诸多缺陷,品质和产量实现了双突破,填补了黄河流域优质中早熟抗虫棉品种的空白,通过了国家审定,为国内的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。

  2000年,河北省棉花黄萎病灾害严重。杨保新决心攻克难关,他查阅大量资料、东奔西跑请教专家,带上一杯水,揣上几个烧饼,不停脚地坐车、下车,钻棉田、察长势,搜集研究枯萎病、黄萎病病菌的习性。科研经费不足,他就自己先垫上;交通不便,就挤汽车、坐三轮,甚至步行……3年间,他的足迹遍布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等8个省份的黄河流域棉区,取得了第一手育种科研数据。

  

  躬耕农田——“科研的目的是让农民汗水获得回报”

  为使棉农大幅度增收,杨保新不知疲倦,躬耕农田。

  农业科研尤其是新品种选育周期长,短时间内难以有大的突破,而日常的科研工作又十分枯燥乏味。杨保新说,让农民的汗水获得更多的回报,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初心。农业科研的前辈们不计名利、甘于奉献,这让他凝成了“身就农业科研而排他”的坚定信念。

  市农科院早熟棉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孙璐对记者说,工作中感觉杨老师有一双“慧眼”,在棉田里一转就把好的棉花苗给挑出来了。这双“慧眼”是怎么练出来的?杨保新说:“经验是第一位的,一定要多往地里走。在地里选种,我遵循‘与其对视,不可擦肩而过’理念,要把棉株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朋友和它们‘交流’,好的挑出来,不好的想办法改良,让每一个棉株都发挥出作用。”

  “农业科研的目的是让农民的汗水获得更多的回报”。杨保新团队在棉花育种科研攻关上克服了陆·海远缘优质棉育种面临“疯狂分离”的技术难题;在优质化基础上,育成了国审的邯郸284、邯郸109、邯棉802、邯棉559、邯棉646、YM111和省审的邯郸885、邯6402、邯218、邯棉6101、邯棉3022等系列品种,在国家及省级试验中均名列前茅,填补了我省相关类型的品种空白。

  优质棉种得到了大面积推广。杨保新介绍,新品种目前主要在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推广,涵盖了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新疆等地。像“邯棉”系列的这些品种,在曲周、成安、肥乡、威县等主要棉区都有示范田和推广,占河北棉花市场的20%。现在优质棉主要市场还是在新疆,从2018年起,他们在南疆、北疆、东疆区域建立了3个示范基地,用于优质棉新品种的研发,“邯棉”在新疆所有示范点是品质最优的品种之一,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。

  

  领军攻关——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

  科研一线工作近30年,杨保新致力于作物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育攻关,获得了众多重大科研成果,并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,降低和减缓了棉花病虫危害,促进了棉花生产由数量向质量的提升,优化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,推动了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杨保新带领科研团队圆满完成多项国家、省、市重大科研项目:国家“863”计划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科技部“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”、国家农业部棉花产业技术体系、农业农村部“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”和“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”、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、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创新团队项目、邯郸市四项重大工程等。杨保新团队被评为河北省“巨人计划”创新团队,杨保新获评领军人才。

  杨保新团队勇于创新,多次获得各级重大科技奖励。“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基础研究与新品种选育”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;“强优势棉花新品种邯棉802和邯郸885的选育及应用”和“优质、高产、抗逆棉花新品种邯郸284的选育及应用”分别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;“转基因棉花新品种邯郸109的选育与应用”和“国审优质高产抗逆棉花新品种邯棉559和邯棉646的选育及应用”等项目分别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
杨保新团队育成的邯郸284、邯郸109、邯棉802、邯218等9个国、省审品种,棉花品种累计推广4500多万亩,为社会增收50多亿元,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。


image_png


下一篇:科技为“三农”插上腾飞翅膀——访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蔺桂芬

上一篇:让中国粮装满“中国仓”——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小麦育种专家陈冬梅

首页-农科概况-机构设置-农科新闻-科研成果-合作交流-专题报道-专家园地-科技服务-新品种展示-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