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题报道

农业科研一线的“奋豆者”——记市农科院山区研究所所长、大豆研究室主任肖付明

2023-04-25 09:42:46 来源: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

“今年是国家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二年,将重点抓实培训推广、品种筛选、农机保障、农资储备、技术指导、观摩学习、数据收集分析等十项工程,确保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增面积上产量,见到可考核的成效。”3月30日上午,在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会上,市农业科学院山区研究所所长、大豆研究室主任,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油用大豆生产岗位专家肖付明,宣讲中央一号文件,就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技术讲座。


“优先推荐4∶2模式,即大豆4行,玉米2行,各地根据种植条件也可采用大豆4行或6行、玉米4行种植模式。种植方向推荐选用南北行。”采访中肖付明说,这几年国家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,作为农业技术人员,更得做好农技推广服务,让农户掌握科学种植方法,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科技支撑。


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,肖付明一直奋斗在农业科研一线,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推广应用研究。投身农业工作34年来,肖付明承担国家、省级各类科研课题20多项,主持育成大豆品种25个。近五年肖付明团队选育的新品种邯豆13、邯豆15、邯豆19表现良好,深受农户喜爱,在冀中南和黄淮夏播区得到重点推广应用。


“大豆的花期是6月至7月,果期是7月至9月,最炎热的季节里,我们都在大田里,保持着跟农民一样的作息规律。”肖付明回忆起第一次下地的场景,老师任文仲带他来到田间调查记录,午后两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,他和老师一样,穿着长袖大褂、戴着草帽,拿着调查本便开始了田间调查,汗水一遍遍浸透着衣服,但老师在田间无畏酷暑、静心研究的画面深深打动了他。“搞农业,要年复一年,要受得了苦、耐得住寂寞,才能做出成绩。”老师的话语更是坚定了肖付明科研的信心。


“当时科研经费很少,收获的季节,我们要抡着棍子打豆子,满院尘土飞扬。种子收获后再去海南加代扩繁,这样可以使品种选育时间缩短、进程加倍。”那些年,去海南单程要一周多时间,肖付明背上几十斤种子就出发了。到了海南基地,那里是比北方夏季更炎热的季节,太阳在头顶直射,藿香正气水成了他随身携带的必备品。这些农研经历,让肖付明更加坚定自信,只有选育出优良品种,才是对汗水最好的回报。


“品种不赖,明年接着种。”肖付明最高兴的事就是得到农民的认可,让农民获得增收。他介绍说,去年,我市克服了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经验不足的困难,全市12.9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初获成功。


“能在保证玉米稳产的基础上,增收一季大豆,较单作玉米每亩产值提高400-500元,农户实现一季双收,既获得玉米,又多收获一季大豆。”谈到粮食安全、乡村振兴话题,肖付明兴致盎然,他介绍说,经过近几年的推广,种植大户收益较好,种植积极性也高,还促进了种业公司的繁种制种,充分发挥了技术助力增产增收的潜力。


去年是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第一年。为挖掘我国大豆增产潜力,探索提高单产路径,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全国大豆高产竞赛,在全国评选出“金豆王”30名、“奋豆者”30名、“豆明星”50名。肖付明获2022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“奋豆者”奖项(河北省评选一名),藁城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“邯豆13”获“金豆王”奖项。肖付明一年抱回两个“金元宝”。


“育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,一个品种从选育到审定一般需要10-12年的时间,需要一代人的坚持,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。”肖付明说,他的育种团队里有两位年轻人。1996年出生的王涛毕业后就来到了市农科院,追随着老一辈育种人的脚印,一头扎进创新种源的梦想里。


一代又一代的育种人,用实际行动圆了“中国碗、中国粮、中国种”的宏伟梦想,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着育种人力量,让粮食稳产增收有了“新盼头”。

【责任编辑:于晓(Top) 返回页面顶端

下一篇:扎根沃土育新花——记邯郸市农科院棉花所研究员任爱民

上一篇:全国人大代表杨保新——在南繁基地宣讲两会“好声音”

首页-农科概况-机构设置-农科新闻-科研成果-合作交流-专题报道-专家园地-科技服务-新品种展示-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