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科新闻

我院“科技套餐”专家指导农民小麦冻害补救

2016-03-03 15:55:10 来源: 植保所、小麦研究室

2月24日,受姚寨乡沙屯村农民群众邀请,我院“科技套餐”服务团队专家李继军研究员、陈洁博士和邯郸电视台“文江帮忙”栏目记者一行深入到田间地头调查小麦冻害影响。针对不同受害情况,专家们为农民群众详细讲解分析了今冬冻害发生的主要成因,并对下一步麦田管理作了认真指导,全力以赴指导农民群众做好小麦冻害后管理工作。




根据调研提出当前应对小麦冻害的管理措施:

一、冻害发生情况:总体分析认为,今年的小麦冻害发生程度较常年偏重,主体麦田小麦冻害级别为3级,少数麦田冻害达45级,极个别地块出现冻害死蘖、死苗。

二、冻害发生原因分析

(一)气象因素是造成今年小麦冻害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

1、冬前积温偏少,光照严重不足,造成小麦冬前生长量不足,不利形成壮苗,导致麦苗抗寒基础差。

据对小麦播种至越冬前(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)的邯郸市气象资料统计,邯郸市小麦冬前0℃以上积温为450℃,与形成壮苗所需积温(约570℃)相比偏少21%;日照时数为147h,较常年(241 h)偏少39%,其中10月下旬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30h11月上旬、中旬分别较常年偏少28h50h。另外,据冬前对五个示范县的冬前苗情调查,与去年同期相比,群体较去年亩减少10万左右,主茎叶片减少1片叶,单株分蘖减少12个,单株次生根条数减少12条,总体苗情不如去年。

2、降温早、降幅大,气温骤降,致使冻害发生偏重。

11月下旬我市小麦陆续进入越冬期,较常年提前10天左右。据对邯郸市气象资料分析,11月下旬邯郸市旬平均气温-1.7℃,较常年偏低5.3℃,极端最低气温为-13.5℃,于26日出现在邱县,1月下旬旬平均气温-3.7℃,较常年偏低2.1℃,极端最低气温为-17.6℃,于24日出现在魏县。其中,1123日—26日出现气温骤降,降温幅度达到10℃左右,最低气温降至-13.5℃;122日—23日出现大风降温,降温幅度达到58℃左右,最低气温降至-17.6℃。由于小麦抗寒锻炼时间短,且越冬期间出现两次气温骤降,致使今年的小麦冻害发生偏重。

(二)不同品种间抗寒性差别明显,推广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是减轻冻害发生程度的关键

据对我院试验田参试小麦品种冻害调查和各县大田小麦生产调查,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邯6172、邯麦12、邯麦13、石麦22、石麦15、河农6049、济麦22、良星99等品种,田间表现抗寒性较好,多数冻害为23级;在临漳、大名等县种植的周麦22、矮抗58、周麦18等偏春性品种(审定推广区域不包括邯郸市),田间表现抗寒性较差,多数冻害达4级及以上,极个别地块出现了死蘖、死苗现象。另外,当地推广种植的一些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抗寒性较常年较重。因此,在今后小麦品种选择和推广上应引起高度重视。

(三)播种基础和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对小麦冻害发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

据大田生产调研,造墒播种、整地精细、播后镇压的麦田,小麦冻害普遍发生较轻;抢墒播种、整地粗放、浇过蒙头水或越冬水的麦田,小麦冻害较常年略重;抢墒播种、整地粗放、播后未镇压也未浇过水的麦田,小麦冻害普遍发生严重。

三、当前管理措施:

1、对于严重受冻麦田(冻害44+,部分主茎和大蘖出现冻死):通过追施氮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,采用两次追肥,第一次在田间解冻后(2月下旬)即追施速效氮肥,亩施尿素10公斤,缺墒麦田结合浇水追施,缺磷的地块可以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;第二次在小麦拔节期(4月上旬),结合浇拔节水,亩施尿素10公斤。

2、对于一般受冻麦田(冻害23级):早春应及早锄划,在起身拔节期(3月中下旬至4月初)追肥浇水,一般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。

3、防止早春冻害

春季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防止早春冻害。发生早春冻害之后,及时追施氮素化肥浇水促进苗情转化。

4、严禁麦田放牧




下一篇:“全市‘科技套餐’培训暨研讨会”在我院召开

上一篇:河北省科技厅、市科技局领导来我院调研考察

首页-农科概况-机构设置-农科新闻-科研成果-合作交流-专题报道-专家园地-科技服务-新品种展示-联系我们